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ENGLISH
 
 
 
首页   简介   成员   成果   资源   留言   图片   公告
 
消息
消息 
 
   
 

QQ:965620039
QQ:807974030
MSN:
12345@hotmail.com
12345@hotmail.com

 
消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息
 
更新日期:2013/4/25   浏览:3637

本会各理事、理事单位、学科(工作)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学会,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2013年工作部署和第27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现将筹备召开第30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会主题

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二、年会召开时间、地点

地点:南京

时间:201310月下旬

三、年会主办单位、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协办单位:承办各分会场的学科(工作)委员会及挂靠单位

承办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局、南京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四、年会组委会

  席:秦大河

副主席:李福林  谈哲敏  张人禾  王会军  费建芳 

胡永云  李廉水

  员(分会场主席,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一汇  万齐林      王式功  王会军  王迎春 

丑纪范  申双和  刘健文            

李福林      杨修群  吴可军  闵锦忠  宋连春 

张小曳  张义军  林龙福      赵春生  赵柏林 

赵殿军  高玉春  郭学良  郭建平  黄建平     

梁家志  路成科  端义宏  翟武全  翟盘茂

五、年会组织形式、分会场设置及征文范围

1.组织形式: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交流、专题交流等

2.分会场设置

根据各学科(工作)委员会提出的申请,经学会秘书处协调,常务理事会决定,本届年会设18个分会场和1个纪念专场:

S1  第五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

征文范围:观测仪器、方法、技术及其在高空、地面、海洋及水文观测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天气雷达探测方法研究、天气雷达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天气雷达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天气雷达技术保障与体系建设、天气雷达运行评估等;气象卫星探测技术、卫星探测资料在天气、气候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主办单位:大气探测与仪器委员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卫星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席:吴可军      高玉春   

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

征文范围:“三性”及高影响天气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灾害天气监测分析技术;灾害天气预报关键技术与方法;海洋天气特点及预报技术研究。

主办单位:天气学委员会、国家气象中心

    席:端义宏      闵锦忠

S3  第三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

征文范围:气象服务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网络、手机、电视等公众气象服务技术与应用;水文地质、交通、能源、旅游等行业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气象灾害区划与影响评估;气象服务分析评价技术;典型气象服务案例分析等。

主办单位:公共气象服务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水利部水文局

    席:孙    梁家志

S4  卫星资料在中小尺度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征文范围:卫星大气、海洋、地表等产品研发;卫星资料在中小尺度天气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主办单位:卫星气象学委员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席:杨 

S5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征文范围:服务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科研成果,包括:气候变化的监测、检测和归因;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和影响评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学;低碳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战略规划。

主办单位: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

    席:罗 

S6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

征文范围:气候变异物理过程研究;气候可预测性分析;气候预测理论发展;气候预测方法和技术发展。

主办单位: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气候学与气候资源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

    席:王会军  宋连春

S7  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

征文范围:气候变化;设施农业气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农业气象遥感应用。

主办单位: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席:申双和  郭建平

S8  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

征文范围: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发展前沿;副热带季风区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主办单位:副热带气象委员会、华东区域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席:汤 

S9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

征文范围:大气成分观测;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等的时空分布;大气化学过程;排放与排放源处理;臭氧、酸雨及其他污染物等的监测与控制;大气成分的健康及生态效应;大气成分在中尺度天气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全球气候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和反馈。

主办单位:大气成分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席:张小曳

S10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征文范围:云雾降水物理学;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电学;大气环境化学;大气辐射与大气测量。

主办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水循环和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席:赵春生  黄建平   

S11  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

征文范围:雷电灾害监测预警;雷击风险评估;雷电灾害防护工程技术和产品技术等。

主办单位:雷电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席:张义军

S12  航空与航天气象技术研究与应用

征文范围:航空与航天气象保障技术方法分析研究;航空与航天气象服务需求与进展研究;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研究成果;国内外航空与航天气象学先进技术介绍。

主办单位:航空与航天气象学委员会、空司气象局、空军装备研究院气象所、总装司令部作试局

    席:路成科  刘健文  赵殿军

S13  热带海洋气象

征文范围:热带地区灾害性天气;海洋气象;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气候变化。

主办单位: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席:万齐林

S14  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水资源开发利用

征文范围:大气水循环、云降水物理;人工增雨、防雹、消雾相关的研究进展和业务应用。

主办单位: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席:郭学良

S15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征文范围:气候变化与重大疫情的关系;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天气、气候变化与人类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酸雨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医疗气象预报方法与技术;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办单位: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气象局

    席:王式功

S16  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

征文范围:城市高影响天气;城市化气候效应;城市化与大气污染;城市气象灾害。

主办单位:城市气象学委员会、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席:王迎春  杨修群

S17  第五届气象科普论坛

征文范围:气象科普理论与实践问题;气象科普设施与资源建设,包括气象科普基地、校园气象站,科普队伍建设等;气象科普创作;气象科普传媒与传播;气象科普活动(内涵、形式、需求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与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相关的气象科普问题。

主办单位: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席:李福林

S18  第四届研究生年会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席:待定

3.专题交流活动

1陶诗言先生学术思想专题报告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席:王会军  丁一汇

2)专题讲座

六、论文征集与出版

1.请按照本次年会的主题与各分会场征文内容向年会提交论文。应征论文应是2011年及以后完成的科研成果,如已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请在文后加注相关信息。

2.应征论文需在正文中标明分会场的编号(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S17S18)。

3.每位作者的应征论文在同一个分会场不超过1篇,最多在3个分会场投稿(注:请勿同一篇文章投多个会场)。应征论文只需提交全文,全文中需含500字以内摘要。所投稿件应符合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征稿简则(见附件1)的要求。如与相关要求不符,主办单位有权删改。

4.征论文一律通过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提交,具体方法请见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www.cms1924.org/30nh/),征文截止日期为2013730日。

5.所有应征论文分别由各分会场主席组织审定,审定结果可在网上进行查阅。

6.年会配以光盘收录论文全文,但不再编印论文集

七、年会资助事宜

本次年会将对35周岁以下的部分与会青年气象科技人员(主要为学生或西部贫困地区)给予资助。申请资助的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请在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上填写“资助理由”。具体资助人员名单将在会前公布。

八、其它事项

1.本届年会的正式会议通知将于20138月发出。

2.年会收取会议注册费,同时对参加年会的本会理事及本会会员(按照中国气象学会会员管理暂行条例交纳会费的注册会员)以及学生(不含在职学生)给予优惠。

3.年会欢迎一切形式的合作与赞助。凡对年会提供赞助和资助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年会均将给予多种方式的回报。有意者可直接与本会秘书处商洽。

4.关于本届年会更多信息将在年会网站上公布。地址为:www.cms1924.org/30nh/

5.有关论文征集及年会筹备工作的具体事项请直接与本会秘书处学术交流部联系。

联系人:高兴龙,陈晓梅;

联系电话:(010684071336840710968406893(传真);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学术交流部(邮编:100081);

E-mail30nh@cms1924.org

 

                           中国气象学会

                            2013329

 


返回
 
安全联盟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版权所有: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课题组   京ICP备12345678号   设计制作:无忧网络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