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间天文学、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TOP 10
在天文学、地球科学领域,被引频次位居前 10 位的论文(表)平均被引频次为 69 次,是全部高被引论文平均被引频次的4.2倍。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徐锡伟于 2008 年发表的《汶川 Ms 8.0 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随后两篇分别是毛景文于 2005 年发表的《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和丁一汇于 2006 年发表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表 天文学、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 TOP 10*
序号
|
第一作者
|
论文题名
|
期刊名称
|
年份
|
总被引频次
|
1
|
徐锡伟
|
汶川Ms 8.0 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
地震地质
|
2008
|
113
|
2
|
毛景文
|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
岩石学报
|
2005
|
80
|
3
|
丁一汇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变化的
历史和未来趋势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06
|
77
|
4
|
任国玉
|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
气象学报
|
2005
|
74
|
5
|
韩宝福
|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
——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
岩石学报
|
2006
|
71
|
6
|
张培震
|
2008年汶川8.0 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
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8
|
70
|
7
|
秦大河
|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07
|
62
|
8
|
王京彬
|
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演化与成矿
|
地质学报
|
2006
|
56
|
9
|
王卫民
|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8
|
52
|
10
|
任国玉
|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2005
|
52
|
11
|
吴福元
|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
岩石学报
|
2007
|
52
|
*根据《中国高被引指数分析》2011年版,该书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联合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统计的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6000余种中、英文期刊(不包括少数民族语种期刊和港、澳、台地区出版的期刊)为统计源刊,经过对期刊引文数据的规范化处理之后,依托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http://www.istic.ac.cn)“知识(链接)服务”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知识链接,再以图谱、表格等方式加以展现,按年编卷出版。
高被引论文TOP 10
在某一领域2010 年被引用过的论文中,按照论文的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排名前1%的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
在某一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中,按照论文的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排在前 10 位的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TOP 10”。
被引频次
在科学计量学领域,被引频次常被用于体现学术论文受其他学者关注的程度,并进一步用于反映学术论文的影响力(注:被引频次并不必然是学术水平的直接体现)。如无特殊说明,该书中的“被引频次”指的是:2005~2009 年间发表的论文,在2010 年一年内被引用的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