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国玉
地球上,每年总有一些地方会出现气候异常。有的地方发生旱涝灾害,有的地方出现冷暖变化,而有的地方则可能受到风雹的袭击。因此,个别地区的气候异常从全球角度来看实属正常现象。但是,历史上确有个别年份,气候反常不仅出现在个别地方,而是在世界很多地区同时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从全球来看就不能再认为是正常的了。二次大战以后,曾出现过三次令人难忘的全球性气候异常,它们分别发生在1963年、1972年和1982~83年。
1963年冬季,北半球的欧、亚、北美洲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极端寒冷的天气。欧洲和北美降温幅度之大为前150多年所未见;1972年的气候异常事件包括非洲萨赫尔地区大旱,印度和澳大利亚干旱,前苏联草原地带少雨,我国华北地区干旱,秘鲁大洪水,印度和前苏联夏季异常炎热;而在1982~83年,南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出现特大洪水,秘鲁北部降雨量高出常年的340倍,澳大利亚、印尼和非洲大旱,我国华南地区冬春季异常多雨,英国和美国中西部夏季酷热。
为什么在近半个世纪中这几年气候如此反常?现在看来,它们可能同埃尔尼诺事件有关。这几年里都发生了埃尔尼诺,而且1982~83年的埃尔尼诺事件可能是近100年来最强的一次。
不速之客频频造访
埃尔尼诺的西班牙语意为“耶酥之子”,是指热带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一般每隔3~7年重现一次。埃尔尼诺发生时,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的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赤道两侧的信风减弱,秘鲁沿岸寒流和海水涌升流减弱甚至消失,整个东太平洋赤道地区和附近沿岸陆地云雨骤增,自然环境发生急剧变化。
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即南半球的夏季,哥伦比亚西岸外的一股暖水要向南扩张,伸到秘鲁北部沿岸一带,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向高纬移动,北部秘鲁沿岸的东南信风减弱。伴随着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变化,秘鲁沿岸干涸了多半年的土地开始受到雨泽的滋润。当地居民看到,这股岸外暖水及相伴的天气变化总是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将其称为“耶酥之子”。
大致每隔3~7年,这股暖流会变得异常强大。这时,沿哥伦比亚西岸南下的暖水扩展得特别远,信风十分微弱,秘鲁沿岸冷水涌升停止,秘鲁寒流南退,岸外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大幅度变暖,沿岸干燥的沙漠上空乌云翻滚,暴雨倾盆,整个地区恢复了低纬地带应有的高温多雨天气。现在的埃尔尼诺概念是指这种几年发生一次的异常海水增温现象。
实际上,在埃尔尼诺年海水温度的变化远不只限于低纬太平洋东部,它们也发生在低纬太平洋的中西部和印度洋地区;同时,埃尔尼诺发生时往往伴随着整个赤道太平洋上空气压场和大气环流的剧烈变化。由于埃尔尼诺与大气的涛动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科学家也把这种现象叫做“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简称“恩索”。
七十年代以来,共发生了5次埃尔尼诺,分别在1972年、1976年、1982~83年、1986~87年和1991~95年。最后一次埃尔尼诺非常特殊,它断断续续维持了4年,有3次加强期,但强度都不大。目前,一次新的埃尔尼诺已经开始出现,并正在继续发展。
翻云覆雨真正龙王
埃尔尼诺对全球气候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发生在热带地区,特别是赤道太平洋地区。
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信风消失,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对流活动增强,云雨量骤增,常伴随着水涝和洪灾。这些异常在每一次埃尔尼诺事件中都会发生,而且与埃尔尼诺事件同时出现。在南美其它地区,巴拉圭、乌拉圭、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北部也发生洪水,而巴西东北部会出现干旱。
在赤道太平洋的西侧,每次埃尔尼诺发生时,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印度尼西亚降水量要减少,出现干旱。这是因为埃尔尼诺出现,热带西太平洋水温变冷,空气对流减弱,云量和雨量减少。另外,埃尔尼诺发生时,印度夏季雨量通常要减少,出现干旱。
非洲在埃尔尼诺出现时常发生干旱。1972年和1983年非洲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这两次旱魔都发生在较强的埃尔尼诺年份。1986~87年埃塞俄比亚和萨赫尔地区又发生旱灾。非洲南部的降水在埃尔尼诺年一般要减少。
埃尔尼诺对中纬度地区气候也有影响。在北美东部,埃尔尼诺发生时,冬季冷空气南侵更频繁,气候寒冷。1976年冬天美国东部奇寒,1982~83年冬季再次出现强风暴、严寒和大雪。1983年夏季天气酷热难挨,炎热和少雨导致严重干旱。
埃尔尼诺有时会扰乱我国的正常气候。它可能会引起东北夏季低温冷害,长江流域梅雨短缺,华北和西北东部干旱。1972年华北大旱,山西连续7~8个月未下雨,黄河在山东境内断流,夏季东北出现了严重低温冷害。1983年冬春季华南发生罕见暴雨和洪水,夏季华北出现高温干旱。另外,埃尔尼诺年西太平洋台风和在我国登陆的台风数可能减少。但是,埃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不是一一对应的,有时表现不明显。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东海”藏有龙王。它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现在看来,这个能翻云覆雨的龙王非“耶酥之子”莫属。
为非作歹罪恶滔天
通过扰乱正常气候,埃尔尼诺严重地干扰许多地区的农业、渔业、工矿业、交通通讯、对外贸易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部分国家的不完全统计,1982~83年的强埃尔尼诺造成13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00多人死亡;当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农牧场严重受灾,粮食产量比前一年下降18 %,农牧业损失达20亿美元;1982~83年和1986~87年印度雨量都有明显减少,1987年6~9月印度降水量比常年减少一半,严重影响了水稻和其它作物的产量;北美1983年夏出现酷热和干旱,粮食减产13.7 %;1976年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出现严重低温冷害,粮食减产达100亿斤。
在1972年和1983年两次埃尔尼诺年里,非洲萨赫尔地区都发生了严重干旱。干旱导致农作物绝产,牧草枯萎,牲畜死亡数以百万计。农牧业的失败引起饥荒,上百万人被夺去生命。当然,公正地说,如此惨烈的损失也不能完全归罪于气候异常。人类自身在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缺陷以及其它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也不应忽视。但气候在这里至少起到激发作用。
秘鲁沿海的科斯塔省是直接遭受埃尔尼诺蹂躏的地区。每当强埃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雨量激增,河水骤涨,洪灾四起,农田被毁、房屋倒塌。洪水过后,河谷里的农田覆盖上厚厚的粗砂和砾石,难以耕种。1982~83年,秘鲁洪水夺去600多人生命,直接经济损失达9亿美元。在自然经济时代,随着灾难的降临,逃荒、动乱应运而生。
在正常情况下,秘鲁岸外的涌升流从海底带上大量营养物质,使海洋表层滋生无数浮游生物,这又喂养了数不清的鱼群,形成巨大的渔场,主要渔类是缇鱼。秘鲁的渔业是在捕获这种小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埃尔尼诺出现时,涌升流停止,营养的缺乏和水温的变化使鱼群大量死亡。由于渔群消失,渔业受到沉重打击。1972年的埃尔尼诺使渔业减产一半以上,并从此把这个国家从当时世界捕鱼量第一的宝座上拉了下来。
缇鱼的繁殖在秘鲁沿海还吸引了无数的海鸟。它们在科斯塔沿岸和岸外小岛上生栖,经年累月,堆积了深厚的鸟粪层。鸟粪开采曾是秘鲁重要的产业。它不仅可供出口,还可作为科斯塔大种植园发展水稻、甘蔗和棉花作物的肥料。强埃尔尼诺降临后,缇鱼不见,海鸟不是死于饥饿,就是远走高飞,鸟粪堆积中止,原有的鸟粪层也由于反常的暴雨而遭分解、冲蚀。鸟粪开采量下降,农业生产再受挫折。秘鲁大种植园生产的棉花、稻米和蔗糖是重要出口商品。
1973年,日本国内市场豆制品价格飞涨。后来人们发现,这也是由于埃尔尼诺从中作崇。原来,日本的大豆是靠从美国进口的。当时美国大豆出口量锐减,致使日本大豆进口减少。美国大豆在那两年并未减产,而是被用作牲畜的精饲料了。通常,美国农场一般用鱼粉作精饲料,而渔粉主要是从秘鲁进口的。由于1972年埃尔尼诺的影响,秘鲁缇鱼捕获量猛跌,渔粉加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渔粉出口量大幅度下降。这就是当时日本国内豆制品供应紧张的最终原因。
未雨绸缪驱避灾星
埃尔尼诺对全球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显著干扰,早已引起科学家的密切关注。现在,科学家对埃尔尼诺及其影响有了较好的了解,已经可以初步对其进行预报和预警,及时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咨询,使易受埃尔尼诺影响地区的人们预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南美西岸、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是最直接受埃尔尼诺影响的地区,也是埃尔尼诺预报和预警的最大受益者。1982~83年,秘鲁对埃尔尼诺事件毫无准备,社会经济系统受到沉重打击。秘鲁人从中学到了教训,1986~87年埃尔尼诺发生前他们得到预报,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做了充分准备。结果,尽管这次埃尔尼诺也引起了暴雨和洪水以及鱼群减少,但造成的人员经济损失不大。热带其它地区和一些温带国家也可以从埃尔尼诺预报中得到好处,对可能出现的气候异常及其影响作出预见和准备。
今年是埃尔尼诺年,它现在仍在发展。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已经出现干旱,苏门答腊今年夏天由于干旱频频发生森林火灾,仅南部8月10~12日的一场大火就烧毁了1000多公顷森林;中美和南美一些地区发生暴雨和洪水;中欧地区遇到百年未见的特大洪灾;我国华南沿海多雨、江淮梅雨偏少、北方高温干旱,黄河利津站7次出现断流。所有这些气候异常现象不一定都是由埃尔尼诺引起的,但专家们认为,至少部分异常与它有关。
目前,热带太平洋各国正密切关注着埃尔尼诺的发展动态,随时准备抵御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例如,为防止洪水灾害,秘鲁准备了钻机和衣物,以便在发生洪水后解决引用水和御寒问题;有的农民则正准备在干燥的沙漠里播种,以便收获那些平常吝啬的土地。
埃尔尼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它。看清了埃尔尼诺的面目和秉性,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把它给人类带来的灾祸减少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