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ENGLISH
 
 
 
首页   简介   成员   成果   资源   留言   图片   公告
 
消息
消息 
 
   
 

QQ:965620039
QQ:807974030
MSN:
12345@hotmail.com
12345@hotmail.com

 
消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息
 
更新日期:2025/4/11   浏览:117

 

 “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2025年度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47-8日,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扬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扬州大学承办,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承办。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气候中心、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扬州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青海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辽宁省气候中心、青海省气候中心、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省气候中心等高校院所和科研、业务单位的8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扬州大学校副校长蔡颖蔚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涂育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年会围绕全球与东亚地区气候观测数据集研发,近百年亚洲季风区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城市气候学与城市气候变化,陆面过程与区域、中小尺度气候,东亚地区全新世和历史时期气候演化,气候变化与中国水循环和水资源,全球与区域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与服务等七个议题开展了讨论。会议共安排36个报告,其中包括5个特邀报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研究员以“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极端事件新势态”为题做特邀报告,他提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各类极端事件频发,极端海平面、高温干旱事件增多,强台风路径偏北、移速变慢、生命周期变长,当代气候系统的变化史无前例,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兆勇教授以“2021年夏季郑州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与大气斜压波包活动的联系”为题做特邀报告,他提出斜压Rossby波的活动对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极为重要,尤其是波包活动,并指出波包活动对郑州极端强降水事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研究可为预报、预测极端强降水事件提供线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江志红教授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的涌现约束预估”为题做特邀报告,她提出21世纪末期SSP5-8.5下中国东部夏季总降水变化预估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历史气候态中西北太平洋以及低纬度太平洋区域的降水模拟偏差,采用涌现约束订正后,预估的不确定性明显降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以“碳中和情景下气溶胶减少对极端事件的影响”为题做特邀报告,提出不同气候和环境路径下气候和极端事件归因及影响机制不同,中等排放情景下,温室气体对调节平均气温和极端降水起主导作用;而碳中和情景下,气溶胶降低主导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北半球陆地可能额外增暖2.0℃。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袁嘉灿研究员以“全球变暖下中国温湿复合极端事件的演变”为题做特邀报告,提出如果气候持续变暖,低纬度地区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引发严重健康问题,低纬度地区的超大城市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特邀报告引起了参会人员极大的兴趣,与会代表针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

本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参会代表们交流了对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归因和预估等领域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增进了对若干前沿、热点问题的科学理解。此外,研讨会新增了评选优秀口头报告和优秀墙报环节,评选出了5个优秀口头报告和1个优秀墙报。

与会人员合照

会议承办方扬州大学的封国林教授主持开幕式;主办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任国玉教授联合主持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会议协办方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国家气候中心的游庆龙教授、杨元建教授和任玉玉正高级工程师,以及相关单位专家胡经国教授、袁嘉灿研究员、刘玉莲正高级工程师和吴永萍教授分别主持了各专题报告。

据悉,“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成立于2016年,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的气候变化研究人员组成,后来陆续有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加入。迄今“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学术年会。

(通讯员:范德方,王泠力)


返回
 
安全联盟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版权所有: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课题组   京ICP备12345678号   设计制作:无忧网络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