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大气污染需各国共同治理
2017-07-24 09:20:00环球时报邢晓婧分享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7-07/11023145.html?from=bdwz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刘扬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伟】韩国相关部门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联合调查报告宣称,韩国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PM2.5)“超过三成来自中国”。近年来,韩国不断公布类似的单方面调查报告,引起韩国民众对中国空气污染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人要求向中国“索赔”。但这样的调查真的科学吗?应对大气污染需要怎么做呢?《环球时报》记者23日就此请教了多名环境专家。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据韩联社19日报道,韩国环境部和国立环境科学院日前与美国航空航天局进行了韩国空气质量联合调查。今年5-6月,美方多次出动DC-8飞机在韩国首尔奥林匹克公园上空执行观测任务。结果显示,在该地区观测的细微颗粒物中,48%来自海外,52%来自本土。来自海外的细微颗粒物中,34%来自中国(山东22%、北京7%、上海5%)。针对“雾霾为何更多产自韩国国内”,韩国国立环境科学院负责人称,5-6月是中国雾霾对韩国影响较小的时期,若调查在供暖的冬季进行,结果“可能会不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韩国、日本等国媒体都曾指责中国大气污染物漂洋过海影响他国环境。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境内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漂流至日韩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日韩的大气污染物也会漂流到中国。这就好比北极的污染物,既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也有来自中国大陆的。
王庚辰解释说,污染物中比较重的颗粒物会逐渐沉降,但PM2.5、硫化物等在大气中滞留时间很长,可随着空气流动“全球旅行”,因此很难精准鉴定韩国的大气污染物来自何方。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如果美韩报告提及的细微颗粒物是以粉尘为主的话,这个结论倒有可能,但问题是这种污染物并非人为的。在自然情况下,中国西北、蒙古以及中亚地区地表的尘土被风刮入空中,就会在高空随气流传播到朝鲜半岛或者日本,这与中国北方的人类活动关系不大。韩国、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均处于西风带,特别是春季和冬季,地面刮起的尘土会随着西风一路向东,随气流传播到朝鲜半岛或者日本,甚至可以到达格陵兰、美国西部以及加拿大。这是早在几百万年前就形成的自然现象,在格陵兰冰芯里,科学家发现两万多年前来自亚洲的粉尘沉积速率甚至比今天高出十几到几十倍。因此这笔账不能算在现代中国人头上。
韩国《京乡新闻》22日的报道称,随着韩国国民对大气质量问题越来越敏感,韩国政府不是推行改善大气质量的政策,而是着急找“替罪羊”。但是早在2014年,就有报告称韩国空气质量排名世界倒数第7,韩国环境安全人体健康研究所所长金正秀当时就表示,与从中国吹来的污染物相比,韩国本土的空气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大。
大气污染源需多国联合验证
近年来韩方频繁炒作“中国空气污染传到韩国”的话题。首尔研究院今年4月公布的调查结果宣称,首尔市的雾霾55%来自中国等外部区域。还有报告称,中国等外部影响对韩国空气质量的影响从2011年的49%,增至去年的55%。受这些“研究结果”的影响,韩国民间不断出现“向中国索赔”的声音。甚至在去年底的大选中,“来自中国”的雾霾问题也成为热门议题,当时争议的焦点是新政府如何向中国政府“抗议”。
但煽动韩国民众的这些报告真的科学吗?《环球时报》记者此前曾就“中国污染物外流”问题采访过日本环境省地球环境局中国环境情报分析官染野宪治。他表示,对于大气污染物哪些来自海外,目前还处于学界推论的阶段,这个研究需要相关多国进行联合验证,才能作为官方数据公开发表。“日本政府没有公开发表过相关数据。”染野强调,日本对于外来污染源的调查和研究,不是为了攻击他国。环境问题是大家共同的问题,需要共同想办法来应对。
王庚辰表示,大气污染不受国境线约束,“这是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治理。”他表示,中日韩此前已就此达成共识,建立起环境共同治理机制,就具体污染物的具体治理措施在协商会议上进行讨论,并贯彻落实。韩国《京乡新闻》也呼吁说,“不管未来与中国就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协商的结果如何,现在重要的是韩国应拿出治理的切实措施”。
中国已经做出巨大努力
专家们都表示,治理空气污染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王庚辰说,可通过各类污染物的长期变化趋势来判断。观测数据显示,自2000年我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开始,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硫化物下降速度明显,氮氧化物、颗粒物下降速度较慢。但总体而言均呈现下降趋势,可见治理成效很大。同时国家修改《大气环境法》,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跟进,对未来发展情况可以持乐观态度。
任国玉表示,为减少空气粉尘污染,中国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草原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方面做出巨大努力,为治理北方干燥和半干燥区荒漠化、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